炎热的夏季,是淡水鱼类的主要生长季节,在这段时期,水体中的各种藻类滋生较快,尤其适合于蓝藻门派的生长繁殖。蓝藻在淡水水体中的危害已众所周知。但是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淡水水体中的蓝藻作了系统的研究分析,认为蓝藻在淡水水体中并非全是有害的。
2014年的6月份,我们对两个相同水面均发生不同程度蓝藻的池塘做了七天的详细记录观察。通过对两个发生蓝藻池塘的各项数据可说明蓝藻在淡水水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⑴号池塘10亩水面,水深为1.5米,3千瓦增氧机两台,投放鲤鱼18000条,鲫鱼4000条,白鲢3000条,花鲢800条。
1、检测理化因子:
PH值8.0-8.5,NH3≤0.4毫克/升,NO2≤0.005毫克/升,白天水体的溶氧5-7毫克/升,夜间水体的溶氧3-4毫克/升。
2、镜检藻类情况:
镜检每片视野可发现蓝藻门派的螺旋藻7-10个,绿藻门派的栅藻若干,轮虫少量。
3、水质目检的表现:
水体的颜色为墨绿色,打开增氧机十分钟后,可观察到中下层水池为浅绿色。
4、鱼儿表现及检查结果:
鱼儿吃食正常,晚上未发现鱼类浮头现象,镜检鱼儿的鳃部,未发现异常现象,解剖肝脏、胆囊、肾脏、脾脏、鱼鳔以及肠道均为正常。
5、对鱼儿的生长及饵料系数的检测:
第一天,捕捞15条鲤鱼,平均重量为450克,第七日,再捕捞同等的15条鲤鱼,平均重量为457克,按3%比例投喂,其饵料系数为1.6。
⑵号池塘11亩水面,水深为1.6米,3千瓦增氧机两台,投放鲤鱼20000条,鲫鱼4200条,白鲢3200条,花鲢880条。
1、检测理化因子:
PH值大于8.5-9.0,NH3≤0.9毫克/升,NO2≤0.01毫克/升,白天水体的溶氧小于或等于2-3毫克/升,夜间水体的溶氧小于或等于0.8-1毫克/升。
2、镜检藻类情况:
镜检每片视野可发现蓝藻门派的微囊藻10-15个,其他藻类较少,未发现浮游动物。
3、水质目检的表现:
水体的表现上层水为浓蓝绿色,中下层水着色较浅,甚至无色,同时水体中散发出腥味。
4、鱼儿表现及检查结果:
鱼儿的食欲明显下降,午后甚至停食,镜检发现鳃丝肿大,鳃丝呈暗红色,解剖发现肠道无食、溃疡、充血,肝脏失血,脾脏肿大,呈黑红色。
5、对鱼儿的生长及饵料系数的检测:
第一天,捕捞15条鲤鱼,平均重量为400克,第七日,再捕捞同等的15条鲤鱼,平均重量为401克,按3%比例投喂,饵料系数为2.5。
我们对⑴号池塘未采取用药治疗,对⑵号池塘采取了水体泼洒30%的三氯异氰尿酸,用量为5千克,用后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建议排水换水的处理措施。且将水体排往鱼塘旁边的玉米田地,换水的次日,亩用1公斤多功能水质改良剂泼洒池塘。第四日,池塘水色明显变化,鱼儿食欲也基本正常。
蓝藻水体排往玉米田地的实验结果表明:
七天后观察玉米茎、叶发黑,数日后和同等的玉米田地相比,茎高5厘米,且在炎热的午后明显抗旱。
结论:通过对两个不同程度的蓝藻池塘进行了处理对比,我们认为蓝藻门派的螺旋藻在淡水水产中没有毒副作用。但通过⑵号池塘的处理对比,可明显发现蓝藻门派的微囊藻在淡水水产中有百害而无一利。显然,我们对蓝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尤其我们对⑵号池塘通过排水灌溉田地,完全证明了它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我们对以上两个发生蓝藻池塘的各项数据和观察表现,我们总结了蓝藻的特点,蓝藻喜生于有机质丰富的碱性水体中,还可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氮,对水体中的氮分子吸收极强等特点。蓝藻在渔业水产养殖中,部分是有害的,部分是有益的,我们要充分了解蓝藻的种类,以便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在农业上我们更要利用蓝藻有利的一面,用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总而言之,蓝藻种类多,数量大,随着水体的富营养化的进展,蓝藻与人们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我们应该利用其有利的一面,防治其不利的一面,不论蓝藻在水产中的应用,在农作上的应用,还是在人类中的应用,乃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